close

信望愛站中閱讀到《徐敏雄專欄》要把自己當「人」看一文,有一段文字感覺很深刻...


我經常在課堂上問同學:「來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最常聽到的答案,幾乎都是「未來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聽到這樣得答案,我也都會繼續追問:「那找到好工作之後呢?」聽到這樣得問題,同學的答案不是說「自己開店當老闆」,就是滿臉狐疑、目光呆滯!於是,我繼續問那些想自己創業的同學「當了老闆之後呢?」這些同學的答案可能最終就是止於「賺更多錢」,而無法再提出什麼具有建設性或創意的答案了!

我想不僅是我的學生如此,社會上多數人也都是這樣,每天都覺得被外在環境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但是卻甚少仔細去思考「為何忙、為何累?」更可怕的是,這種盲從的力量還會形成一股結構性自我壓迫的力量。例如,許多教育政策告訴我們:「你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換舊有的技術,這樣才不會在職場上被淘汰掉!」但問題是:我們這樣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技術,最終的目的究竟為何?
....


即使我自己博士班即將畢業,我仍然不斷的省思,這樣的學習過程為得是什麼呢?
我在自己寫過的文章「不安」一文裡,很清楚的描述出自己在思索人生時的不安。

作者描述的情況,我也曾經這樣問過我的學弟妹,我才發現,其實他們也是很茫然的。
不斷追求日新月異的知識,在廣大浩瀚無比的網路海中企求可以找到所要的資訊,
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安感也越來越深刻。

我自己的確在北部的環境裡邊,感受無比的時間壓力,和害怕失去競爭優勢的恐懼裡。
有時候我會想,成為博士會不會就必然卓越?有時候夜深人靜,我會發現,人何其有限,
當所有的人都卓越,不卓越的人在哪裡呢?

有時候到書店去,看見很多教導我們成為卓越的書籍,教導我們理財的書籍。
這些15年前很少見的書,一本本都躍居書店的消費排行榜。我常常想,成為卓越,
自我實現,難道就是生命的目的?是嗎?

世上只有一個王永慶,一個嚴長壽,那不會是我。
我可以向他們學習,但我不應該羨慕,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不同。
我欣賞基督教信仰裡邊,人是唯一且獨特的與上主相遇的。
念研究所,不代表從此以後,我的人生一帆風順,
只是它可以幫助我體驗新的東西,也學會不同的角度的思想和眼界。

不斷思索這樣的課題,可以幫助我不會在廣大的論文堆中迷失。
也可以幫助我不會埋怨和掛心自己還未進入職場,
更可以使我不會因為需要金錢才可以得著安全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喵小兔 的頭像
    喵小兔

    哈雷兔哈啦

    喵小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