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開始通車至今差不多兩年多的時間,每一天通車過程中都會有一段是等公車和搭捷運,而另外一段是騎腳踏車。早上還好,因為我比較早出門,一般候車的人不多,我搭車的第七站,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常有小學生排隊上通勤車的緣故,一旁的大人也挺守規矩的,都會排隊上車,其實也挺習慣的。不過呢如果我稍晚出門,則只好到社區較前面的站等另一班車,不過這個站可就沒有排隊的習慣了,常常車來了,大家就靠技術上車,人很多,但都會有位置坐,只是不曉得為什麼沒有排隊的習慣就是。早上到中山國中捷運站的時候,因為還算早,只有學生搭車,雖然柵湖線擁擠,但還不至於到不能轉身的地步,而且從科技大樓站騎腳踏車到台大研究室,因為還不是學生的上課時間所以人很少,所以騎起腳踏車是挺愉快的。

不過下午回家可就不一樣了,下課時間,騎腳踏車經過辛亥路時,發現台大學生騎腳踏車的習慣不太好,並排的情況很嚴重,常常有兩台車並排行進,我最多還看過四台車並排而且還載人。下課之後輕鬆談心其實也很好,不過這樣無視其他人用路權的感受不是很好。我曾經到德國和日本去,其實這兩個國家的以腳踏車當工具的情況也很普遍,不過倒是鮮少看見並排和載人的情況。我認為這種現象是比較危險的,不過不曉得是政府的規劃不好?還是學生的騎車習慣不好?

而晚間的柵湖線不是用一個擠字可以形容的,有不少人上不去捷運,更不用說大安站的乘客了,有多擠?大概連些微的轉身都不可能吧,常常也握不到把手。對於新蓋好的捷運,搭乘上就這麼擁擠,有些人說,東京、上海也是這樣,不過我認為政府的規劃上眼界的確比較短淺。

下了捷運之後需要經過一小段路去搭公車,不過這一小段路還真是擁擠,已經狹小的人行道上有樹(其實我最不懂這個,有的人行道已經夠小了,來往的人又多,中間還要種樹,豈不逼人要去走馬路),還有比樹直徑還大的公車站牌垂直設立人行道上。
(別問我什麼感受,我其實很想把那排樹都砍掉,然後公車站牌改成平行的)

到了候車處,可能由於候車的地方在馬路中央,空間也很小,又由於公車座位有限,跟我同路的人還不少,不過又沒有特定的排隊位置,所以你每天就會看見高技術的追逐和卡位,然後要精準的算準車子停下來時門口開在你面前。

有更舒適的可能性嗎?
其實我不知道,或許台北的通勤族早已習慣如此,可能改變嗎?
究竟是政府需要更好的規劃?還是我們需要好的習慣養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喵小兔 的頭像
    喵小兔

    哈雷兔哈啦

    喵小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