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1-2月號的校園雜誌裡,吳鯤生寫了一篇《原來,事情過後才能看清楚》一文,用了這樣的開場白:「從知識份子關懷、介入國家政治的歷史,思索基督徒對政治要負多少責任?」
平心而論,這實在是一個非常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談論這樣的議題,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其實包含兩個不一樣的層次,一個是個體的,而另一個是群體的。個體的政治關懷或許較為單純,所以一般談論政教分離或合一的議題主要是提及到底教會對政治的某項政策是否應該表態支持或反對。
端看早期西方的教會史,可以瞭解教會在政治的參與上有著相當慘痛的經驗,因此教會到某個程度上對政治是比較謹慎,甚至有著排斥性的。吳鯤生在這個部分的觀點與我相近:「作為『組織』的基督教團體和作為『組織』的政治團體之間的關係,兩者的確不該靠得太近---不要想去利用,也不要天真的被利用,『政教分離』指的應該是這點。」然而他卻也同時提到:「至於『政治』每個人都不應該袖手旁觀...。」只是,話雖如此,基督徒參政原本就很容易被群體化,兩者之間似乎也有著難以劃分的界線。
閱讀這篇文章感觸很多,面對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在信仰上,我自己其實有著難以跨過的矛盾情懷。內裡的衝突,由來已久,這次的選舉只不過使我再一次思索這樣的議題。
為要處理我自己矛盾的感受,我得先問幾個問題:不是說基督徒都同感於一靈嗎?為什麼對社會、政治的觀點有著如此迥異的立場和看法?
舉例來說,公投的議題和看法,藍綠之間立場迥異,藍綠之間都有著基督徒,難道他們看法也迥異?我其實不是很懂的,還是說,因為政治不談論永生的議題,所以兩者之間絲毫沒有關係?可是,不是因為信仰是所有觀念的核心價值嗎?難道是因為信仰的解讀不同?還是,我最終只能解釋是因為人的軟弱所致?坦白說,我還是不清楚的。
還是說,根據吳鯤生描述的「意圖倫理」,為了最後的動機,所有過程的必要之惡都應該可以不擇手段的。亦或者這些政治人物的信仰只是為政治服務?我情願自己不是這樣想的,可是不這麼想我實在很難解釋這充滿矛盾的的情懷。誰能給我答案呢?或許只有後世的歷史學家,有一天,他們會評論基督徒們在這些事件裡邊的角色吧!
- Jan 18 Fri 2008 21:56
[信仰]政治和信仰的矛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